——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加快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
本报讯 记者乐佳超报道 记者日前从“碳中和愿景下的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研讨会暨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十五周年”主题活动获悉,环境标志政府采购工作开展15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近10年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规模达1.25万亿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下一步要加快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全面推进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绿色采购宣传力度。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董旭辉在会议致辞时表示,经过15年的实践,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得到了国际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这是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管理部门超前谋划、鼎力推动、全面指导的结果,也是不少企业领跑环境意识、主动改善环境行为的结果。
“15年的实践表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我国大气污染物减排、温室气体的控制和水污染物减排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对推动减污降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张宇麟在发言中介绍说,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健全绿色低碳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等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在政策支持方式上要探索完善采购需求标准,根据采购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特点,分类建立绿色低碳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要求采购人采购符合绿色低碳需求标准的产品。结合国家有关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碳排放标准、碳排放披露等体系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助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会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应对气候变化司,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欧盟驻华代表团、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生态环境部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也从不同角度围绕“政府采购与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愿景下的政府绿色采购”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做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抓住双碳目标这一历史新机遇,着眼生态文明,加快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要全面推进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碳标识”标签制度,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绿色低碳产品范围,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立足“双碳”目标,鼓励地方、特色行业建立绿色低碳物资采购目录和供应链协同采购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要加大绿色采购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积极宣传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讲好中国政府绿色采购故事;引导消费者主动转向绿色低碳消费,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切身感受“3060”宏伟目标及其带来的深刻变革,并积极投身其中、贡献力量。
据了解,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工作开展15年来,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共发布22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清单和1期环境标志政府采购品目清单,清单中的产品从第1期的856个产品型号发展到现在的100万个,产品品目从开始的14大类产品到现在的90多大类。通过大批绿色产品的市场供给和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有力支撑了中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落地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强制绿色采购创新实践;认证标准的约束效应,有效提升了中国政府采购绿色化程度,同时,多重传导机制从需求端倒逼企业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