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找到这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和模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环境标志认证被认为是引领社会可持续消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环境标志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动环境标志认证更上一层楼,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是急需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意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阐述绿色经济、可持续消费以及环境标志认证的内在联系,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道路。
一、可持续消费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绿色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当前绿色经济的使命看,绿色经济是发展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学概念,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发展形态。它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形态,不仅是一些特定产业的集合、经济活动和结构的评价标准和某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包含了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经济活动的方式以及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它不仅要绿化传统的产业部门,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还要促进开发和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是要绿化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
可持续消费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最小化对天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利用,最小化废物与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既满足了对服务与产品的基本需求,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又不会危害后代人们的需要的一种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通过消费者的“绿色选择”,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方式和过程,消费过程以及产品消费后处置提出符合环保的新的要求。可以说,可持续消费是绿色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是绿色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可持续消费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树立居民可持续消费意识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逐步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而市场的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因为投资需求等方面的需求归根到底是由消费需求的满足而得以实现的。因此,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消费观念,鼓励居民参与环保事业就格外重要。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消费教育,并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决策,提高公众可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因此,逐步提高公众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消费意识,使其自觉地购买环境友好产品,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倡导可持续消费政策是构建绿色经济最重要的环节。消费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运行的4个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有在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倡导可持续消费政策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构建绿色经济最重要的环节。在当前多重危机形势下,倡导可持续消费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买方市场的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引导绿色生产,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绿色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可持续消费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及保证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可持续消费不是反对消费,而是开拓了更丰富更广阔的消费空间,创造了更高层次和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可持续消费注重消费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管理优化、质量追求,从而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持续消费对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促使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对污染治理设施和生态保护技术的开发,从而创造了当前的乃至持久的绿色商机。
二、环境标志是引领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工具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3年,是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为了响应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而倡导创建的。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是自愿的、基于进行第三方的认证制度,是以政府参与为主体,通过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绿色桥梁,传递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引导企业、消费者选择和识别绿色产品,进行可持续消费,为企业和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提供途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主要从环境友好角度充分考虑减少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节约资源能源和对资源进行循环再生利用。中国环境标志旨在鼓励企业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开发和生产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对环境友好产品的扶持与宣传,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落实可持续消费理念。
15年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形成了完整的认证体系、严格的标准要求、完善的认证流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环境标志已经围绕环境履约、可再生回收利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居室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节约资源能源等六大类产品开展了认证工作。截至目前,中国环境标志已经发展到七十一大类,涉及汽车、建材、纺织品、电子产品、日化产品、家具、包装制品等行业,已有1600多家企业生产的3万多规格型号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1000多亿元年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成为中国社会选择绿色产品的重要依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优先采购的产品,成为引领中国绿色产品消费的风向标。
历经15年的努力,环境标志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受到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环境标志工作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环境保护部推进可持续消费、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中国环境标志通过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认可,政府绿色采购等市场激励机制,推动广大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引导全社会的绿色消费,为推进我国可持续消费以及政府绿色采购,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看,其对可持续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有力促进了中国环境标志标准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发展,促进了环境问题的解决。1994年,为保护臭氧层,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实施了《无氟氯化碳冰箱》;1997年,为解决白色污染,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和《一次性餐饮具》;2000年,为解决室内环境污染,环境标志制修订了《水性涂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粘合剂》等多项标准。预计到“十一五”结束,中国环境标志标准将达到90多项。
第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推动了中国的绿色消费和生产,提高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工作,环境保护部先后颁布了71项环境标志标准,基本满足了政府绿色采购的要求。2006年10月,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下发了《环境标志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政府绿色采购工作积极引导了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提高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1000多亿元年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成为社会选择绿色产品的重要依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优先采购的产品,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环境标志有力促进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积极探索为中国环境保护服务的同时,中国环境标志积极跟踪国际动态,主动开展国际互认合作。国际互认提高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国际知名度,并且帮助了中国产品跨越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绿色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以来,中国环境标志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等多国环境标志认证机构进行了互认,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技术的升级进步,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全面推动环境标志认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当前,低碳经济是国际绿色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内容。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认证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目前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也是以低碳经济为重点内容,促进缓解我国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环保问题,实现气候变化危机下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回顾过去,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有望能够在推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形势下,中国环境标志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应对中国气候变化的严峻趋势,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试点工作,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需要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促进社会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效果。
二是抓住发展绿色经济的历史契机,大力倡导和推动绿色消费,以可持续消费促可持续生产,促进整个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绿色,促进国家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中,提高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实现以上战略方向和目标,需要在不同的层面全面推动环境标志认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第一,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制度及相关法律。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总体偏低。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往往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遭退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应尽快提高我国的环境标准,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志法律,如对《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进行修改,在《对外贸易法》中增加环境标志的相关规定,对《政府采购法》补充相关“绿色”内容等。研究和掌握国际环境标志发展态势,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制度保障。需要制订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推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订和发布,进行明确规定;二是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发布绿色采购清单和操作规范。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三是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绿色产品清单,扩大清单范围。建立一个供应商、采购人员、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平台,不断地更新国内和国际上最新的绿色采购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环保部门应抓紧制定涉及政府采购产品的环境标志标准,扩大清单所涵盖的范围,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更多的选择;四是开展试点工作,为采购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广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环境标志认证过程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讲难度大、费用高。从长远利益考虑,政府应该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制订一套鼓励环保,有利于环境标准系列认证的优惠政策。同时,研究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在绿色产品和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为我国企业提供帮助,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消除环境标志制度给企业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磋商,吸收和借鉴国外环境标志制度建立和运行经验,积极开展环境标志的双边或多边相互承认工作,从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第四,鼓励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积极申请环境标志认证,参与国际绿色市场竞争。环境标志产品是未来世界贸易以及消费发展的趋势,企业要看到环境标志产品带来的机遇。鼓励企业调整其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企业内部建立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申请环境标志认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推动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