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泉州市泉港区力促企业资源利用循环化,积极培育绿色新兴产业
石化基地绿意盎然
作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泉州市泉港区积极促进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增强发展优势。
近日,记者到泉港区的多家企业采访,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循环利用 壮大产业链
石化产业是泉港区的支柱产业。经多年发展,泉港石化园区已发展成以联合石化1400万吨/年炼油和110万吨/年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入驻企业54家,拥有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对二甲苯等7条产业链的石化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链“内循环”和原料“隔墙供应”。2023年泉港石化主营业务收入1083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20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区)。
“基于石化产业的上游优势,我们进一步做好产业的强链、补链,引进下游的高附加值项目,延伸开发下游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链完善、种类齐全、附加值高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泉港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林德二氧化碳有限公司是石化产业的下游企业,这家高科技企业专门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公司主要回收二氧化碳尾气,年产6万吨液态二氧化碳产品,相当于再造一片7800亩森林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林德公司总经理林宝山说。
作为联合石化的下游企业,林德公司通过“吃掉”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二氧化碳,采用原料气脱硫、变温变压吸附、中压液化、净化提纯等技术,生产出纯度达99.98%~99.99%的液态二氧化碳。“这些液态二氧化碳产品主要供给造船、充装加气站、消防器材制造、冷链干冰制造、实验室科研等领域使用,年产值近2000万元。”林宝山说。
互为原料、互为市场,就地“吃干榨尽”副产资源,不仅可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实现多方共赢。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记者注意到,像林德公司这样的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推动绿色清洁生产的企业,并不鲜见。
走进泉州丰鹏环保科技公司厂区,只见工人正忙于处理从上游石化炼油企业回收来的废催化剂。在催化剂处理生产线,这些废催化剂经产线工艺处理后转化为含钒、含钼产品。
“我们与石油化工炼化企业合作,将其报废的催化剂中的稀贵金属提取出来,经除碳、焙烧、浸出提取等操作,循环再利用,生产出贵重金属制品等。”丰鹏环保公司总经理肖宇通介绍,目前,废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处置和利用废催化剂3.8万吨,处置废催化剂近百种,提取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特殊材料、催化剂制造等行业。
废气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减排、余热变宝再利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家化工企业在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上新意不断,形成以炼油乙烯为龙头,以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等石化产业链为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群,绿色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在泉港区,发展与环保相互成就。泉港区石化总产值连续5年超千亿元,节能减排也交出漂亮答卷:石化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高达93%,年减排二氧化硫和氨氮等气体10760吨、固废6.28万吨、废水455万立方米……
赛道拓新 发展多元化
近日,省政府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泉港区开始试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找寻发展新赛道,打造发展新优势。
在位于泉港区新材料高新园区的泉州清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心”,记者见到,一条动力蓄电池梯次回收生产线正高效运转。
清能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高科技企业,主要回收运输企业的整车厂退役动力蓄电池,经挑选分类,再进行重组、梯次利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一般为5~8年。电池回收后,我们先是对其进行拆解,再对其电池模组及电芯进行全方面检测,科学判断其循环寿命和可再使用性。如符合梯次利用的,则对其重新设计,改制成电池新产品,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环卫机械、二轮车等。对不能再用的电池,会流转到下游企业,最终做报废处理及材料提炼处理,形成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闭环。”清能公司副总经理陈彬煌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红火,动力电池回收及利用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据全国汽车流通管理信息系统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60GWh,市场规模达百亿元。
瞄准回收利用的大好机遇,2022年,清能公司落户泉港区。“目前,一期项目已投用智能化、柔性化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梯次生产线,年处理量达5000吨退役动力电池。”陈彬煌介绍,公司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合作,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下一步,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厂房扩建和设备导入,加强与电池领域上下游企业合作,将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提升到8000吨。目前公司已进入工信部关于旧电池回收的“梯次利用”白名单,入选2023年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经济……泉港经济正逐绿前行。今年以来,蓝海博达分布式光伏项目、省级氢能示范基地、盛屯集团新能源材料项目等一批绿色制造项目先后布局泉港区。
走进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件件用废弃饮料瓶加工而成的环保产品绿意涌动。这些产品原材料都是来自可回收聚酯塑料瓶片,目前该企业已建成6万吨纺丝和2.8亿码拉链示范生产线,拥有1000种颜色可供客户选择,产品销往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公司。
眼下,泉港区正聚焦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培育和推动一批企业向“小巨人”“独角兽”迈进,积极对接能链控股公司储能电池及充电桩研发等4个总投资91.63亿元的重大项目,持续发力打造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